第四讲 马克思主义的剩余价值学说

    来源:本站     发布时间:2016-05-05

教学理念:

坚持历史与现实、理论与实际相结合,阐述剩余价值生产过程的形成、分析剩余价值率的计算公式、剩余价值的分割,大量运用实际资料,用事实说话,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资本主义的剥削本质。

教学目的:

    了解剩余价值生产过程的形成、掌握剩余价值率的计算公式、理解剩余价值的分割,从而在总体上理解和掌握资本主义的剥削本质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剩余价值率的计算公式

    教学难点:剩余价值的分割

教学重、难点的解决措施:

方案一:采用案例分析法,假设开办牛肉丸小工厂,运用剩余价值率的计算公式分析牛肉丸工厂老板对工人的剥削程度

方案二:采用案例分析法和理论分析法相结合,运用家电、手机由利润高到利润下降的例子分析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后,利润在各部门之间的分割;运用房地产业、医药业持续暴利的例子分析平均利润率规律发挥作用的条件

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主要采用案例分析和讨论法,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主动参与,并采用多媒体技术来辅助教学。

 

教学过程:

[课程导入]

案例材料】:英国有个皮尔先生购置了5万英镑生活资料和生产资料,打算到澳大利亚的斯旺河一带去创办工厂。他还非常有远见地带去了3000名男工、女工和童工。可是,他没有料到,英国工人一到地广人稀、物产丰富极易生存的澳洲,就跑得无影无踪,结果连一个替他铺床或到河边打水的仆人都没有了。马克思因此打趣地写道:“不幸的皮尔先生,他什么都预见到了,就是忘了把英国的生产关系输出到斯旺河去”。 ——马克思《资本论》

【课堂讨论】这个例子说明了什么?如何理解资本的本质?

【教师点评说明了资本的本质,资本的特殊性和一般性,指出劳动力成为商品是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资本的本质:资本的本质不是物,而是体现在物上的生产关系,即资本家剥削雇佣工人的关系。无论是货币,还是厂房、机器等生产资料,其本身并不是资本,只有被用来充当剥削工人的手段时,它们才成为资本。因此,资本是个历史范畴。

[新课讲授]
一、 劳动力成为商品是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

(一)劳动力成为商品的条件

所谓劳动力就是人的劳动能力,是存在于人的身体中的体力和脑力的总和。

劳动力在任何社会都是生产的基本要素,但只有在特定条件下,它才成为商品。劳动力成为商品必须具备两个条件:(1)劳动力所有者必须有人身自由,可以自由地支配属于自己的劳动力。(2)劳动力所有者丧失了一切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因而不得不以出卖劳动力为生。劳动力成为商品的条件是在封建社会末期形成的。资本的原始积累,大大加速了这个形成过程。

【案例材料】案例:“饥饿和法律的强制力量”:圈地运动—失去生产资料(饥饿);立法刑罚—被迫打工(法律)

【教师点评】工人被迫受雇于资本家,被他们剥削

(二)劳动力商品的价值

如同其他商品一样,劳动力商品也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劳动力的价值是由生产它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由于劳动力存在于活的人体中,所以,劳动力的价值可以还原为劳动者维持自己及其家属生存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具体包括:(1)维持劳动者自身生存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2)养活劳动者家属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3)劳动者接受教育和训练所支出的费用。

(三)劳动力商品的使用价值

劳动力的最大特点在于其使用价值的特殊性。普通商品的使用价值在被消费的过程中逐渐消失掉,价值也随之消失,或者转移到其他商品中去。劳动力则不同,劳动力的使用价值就是劳动,是价值和剩余价值的源泉。劳动力在使用过程中,不仅能创造价值,而且能够创造出比自身价值更大的价值这部分超过劳动力价值的价值就是剩余价值

可见,正是由于劳动力商品使用价值的特殊性,才使资本主义获得了新的剥削方式,因而建立在生产资料私有制基础上的雇佣劳动,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本质特征。

 

二、剩余价值的生产:

【案例分析】牛肉丸小工厂

 

(一)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二重性

资本主义生产过程具有二重性:一方面是生产使用价值的劳动过程;另一方面是生产剩余价值的价值增值过程。

1、资本主义劳动过程及特点

资本主义劳动过程同其他社会劳动过程一样,都是劳动者运用劳动资料,作用于劳动对象,制造某种新的使用价值的过程。但由于生产资料所有制不同,资本主义劳动过程也有自己的特点,这表现在:(1)工人在资本家的监督和指挥下进行劳动,他们的劳动归属于资本家;(2)劳动产品归资本家所有。

2、价值形成过程转变为价值增值过程

价值形成过程是价值增殖过程的基础,“价值增殖过程不外是超过一定点而延长了的价值形成过程。”因此,要分析价值增殖过程即剩余价值生产过程,必须从分析价值形成过程开始。

剩余价值就是由雇佣工人创造的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超过劳动力价值以上的那部分价值。剩余价值的源泉就是雇佣工人的剩余劳动因而生产剩余价值才是资本主义生产的实质,无偿占有剩余价值则是资本家发财致富的秘诀。

【案例分析】牛肉丸小工厂中,工人工资40元,创造新价值80元,剩余价值是80元减去40元等于40元,这40元被资本家剥削了

(二)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

资本家使用资本对工人进行剥削时,必须把资本分为两部分:一部分购买生产资料,一部分购买劳动力。由于这两部分资本在价值增殖过程中所起的作用不同,马克思把它们分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分别用c和v表示。

【课堂提问】牛肉丸小工厂中哪些是不变资本?哪些是可变资本?

【教师讲解】不变资本:牛肉费、水电费;可变资本:工资

马克思把资本区分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意义在于:(1)进一步揭示了剩余价值的来源,说明剩余价值不是由全部资本产生的,而只是由可变资本产生的,只有工人的剩余劳动是剩余价值的唯一源泉;(2)为我们考察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程度提供了科学依据。

(三)剩余价值率

剩余价值率是反映资本家对工人剥削程度的概念。由于剩余价值是由可变资本产生的,因此,要准确地揭示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程度,应该把剩余价值和可变资本作比较。剩余价值与可变资本的比率,叫做剩余价值率。用公式表示:

【案例计算】工人工作时间延长到10小时,剩余价值率是多少?工作时间延长到15小时,剩余价值率是多少?

延长到10小时,剩余价值率是:(8040/40=100%;(10-5)/5=100%

延长到15小时,剩余价值率是:(120-40/40=200%;(15-5)/5=200%

(三)绝对剩余价值生产和相对剩余价值生产

生产剩余价值是资本主义生产的实质。所以,资本主义的一切生产方法,都是增加剩余价值的方法。生产剩余价值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绝对规律。资本家增加剩余价值的基本方法有两种:绝大剩余价值生产和相对剩余价值生产。

1、绝对剩余价值生产:在工人再生产劳动力价值的必要劳动时间一定情况下,通过绝对延长工作日以增加剩余劳动时间来增加剩余价值生产的方法

2、相对剩余价值生产:在工作日长度不变情况下,通过必要劳动时间的缩短,剩余劳动时间相对延长而增加剩余价值生产的方法

 

(四)新技术革命后资本对工人的剥削

【视频材料】普华永道美女硕士过劳死 

“过劳死”是因为工作时间过长,劳动强度过重,心理压力太大,从而出现精疲力竭的亚健康状态,由于积重难返,将突然引发身体潜在的疾病急性恶化,救治不及时而危及生命,据报道:日本每年约有1万人因过劳而猝死。根据世界卫生组织调查统计,在美国、英国、日本、澳大利亚等地都有过劳死流行率记载;而“过劳死”一词是近15年来才被医学界正式命名。 

【课堂讨论】新技术革命改变了资本对工人的剥削吗?

【教师点评】新技术革命提高了工人的工资,缩短了工人的劳动时间,提高了工人在企业中的地位,缓和了劳资矛盾,但本质上没有根本改变资本对劳动剥削的本质。

1、新技术革命加重了资本对劳动的剥削程度;

2、扩大了资本对劳动的剥削范围;

3、新技术革命引起了管理的变革和劳动结构的变化,

所以,使剥削更有成效,大大提高了对工人的剥削程度。

 

三、剩余价值的分割

资本主义的分配过程就是剩余价值在资本主义社会各个剥削集团(产业资本家、商业资本家、借贷资本家、银行资本家、土地所有者、农业资本家)之间进行分割的过程。而他们瓜分剩余价值依据的就是平均利润率规律。

【案例材料】“利润流向了哪里”

2003年最盈利的十大行业:房地产、汽车、网络游戏、家电、手机、医药、出版、物流、零售、饮料

近两年中国十大暴利行业:房地产、公路、殡葬、驾校、电力、有线电视、医疗药品、中小学教育、美容整形、网络游戏

    【学生讨论】为什么有些行业如家电、手机利润降低了?为什么有些行业依然暴利?

【教师讲解】一些行业市场竞争比较充分,资本可以自由转移,平均利润率规律能够发挥作用。一些行业处于垄断地位,平均利润率规律不能发挥作用。

 

(一)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

在资本主义条件下,企业生产的商品的价值(W)包括三个部分:不变资本的价值(c)、可变资本的价值(v)和剩余价值(m)。用公式表示就是:W=c+v+m。应该说,商品价值的这三部分都是生产商品实际耗费的劳动量。资本家在计算生产商品的费用时,只计算他所耗费的资本数量,即不变资本加可变资本。而生产商品所耗费的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之和,就叫成本价格(用K来表示)。这样商品的价值构成就由原来的W=c+v+m变成了W=K+m。

当资本家把剩余价值不再看作可变资本的产物,而是看作全部预付资本的产物时,剩余价值就转化为利润了。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后,进一步掩盖了资本对劳动的剥削关系。

 

(二)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

平均利润率的形成是部门之间竞争的结果。平均利润率是指剩余价值总额与社会总资本的比率。用公式表示:

平均利润率=剩余价值总额/社会总资本

可见,平均利润率实质上就是把社会总资本作为一个整体看待时得到的利润率。而按平均利润率取得的利润,就是平均利润。工人不仅受本部门、本企业资本家剥削,而是受整个资本家阶级的剥削。所以,无产阶级为了改变被剥削和被压迫的状况,必须整个阶级团结起来,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消灭资本主义经济制度。

 

(三)剩余价值的分割

根据平均利润率规律的要求,各资本家集团及其他剥削集团按照等量资本带来等量利润的原则,对产业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进行共同分割:产业资本家获得了产业利润;商业资本家获得了商业利润;使用借贷资本的职能资本家所获得的平均利润。要分割为企业利润和利息,职能资本家获得企业利润,借贷资本家获得了利息;银行资本家的自有资本获得相当于平均利润的银行利润;农业资本家获得平均利润。

 

[本课小结]

本课主要分析了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分割过程;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劳动过程和价值增值过程的统一,资本主义的分配过程就是剩余价值在资本主义社会各个剥削集团之间进行分割的过程。剩余价值规律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经济规律。

 

[课后思考]

1、为什么说剩余价值规律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经济规律?

2、马克思平均利润学说及其意义  

 

[课后阅读]

1、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第一章《商品》,第二——七章;《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4卷,人民出版社200l年版。

2、马克思:《资本论》第3卷,第一——三章,第九章《平均利润率的形成》;《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3、恩格斯:《反杜林论》第三编社会主义,《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