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讲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

    来源:本站     发布时间:2016-05-05

教学理念:

坚持运用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的相关原理正确分析科学社会主义的科学性;运用历史资料与现实案例,用事实说话,引导学生认识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是通过无产阶级革命实现的。

教学目的:

学习和了解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过程,认识空想社会主义的空想性和科学社会主义的科学性,明确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实践的飞跃,是通过无产阶级革命实现的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

    教学难点:无产阶级革命与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教学重、难点的解决措施:

方案一:介绍空想社会主义思想的产生背景、发展阶段、代表人物,分析空想社会主义的贡献与局限,说明空想社会主义的空想性。分析科学社会主义的两块理论基石: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说明科学社会主义的科学性。引导学生欣赏《共产党宣言》的经典名句,深化认识。

方案二:引用经典马克思主义经典名言并结合巴黎公社运动、俄国二月革命、俄国十月革命的历史资料分析无产阶级革命的特点、形式和无产阶级革命的发生问题,指出无产阶级革命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是通过无产阶级革命实现。结合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列举金融危机、“占领华尔街”运动,贫民窟等案例分析无产阶级革命理论在今天依然是没有过时。

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基于前面的分析,在教学手段上主要采用多媒体技术来辅助教学。在教学方法上主要采用理论分析法、案例分析法、讨论法和情感渲染法等。

 

教学过程:

[课程导入]

回顾导入:在前面已经学习了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经济学部分,了解了资本主义的形成和发展,按照马克思主义的分析,资本主义是必然要被社会主义所取代的,那么社会主义是怎么取代资本主义的?社会主义社会又是怎样的社会?今天开始学习第六章:社会主义社会及其发展,这次课先讲第一个内容: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

[讲授新课]

一、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

(一)空想社会主义

1、空想社会主义的发展阶段

在16世纪初到19世纪,随着资本主义的形成和发展,资本主义的矛盾和弊端逐渐暴露,资本家越来越残酷地剥削和压迫劳动群众,劳动群众的生活越来越贫困,一些思想家在批判否定资本主义的同时,提出了建立新社会的各种构想,于是就出现了各种空想社会主义思潮,它的发展主要经历了三个历史阶段。包括1617世纪的早期空想社会主义、18世纪的空想平均共产主义、19世纪初期批判的空想社会主义

第一阶段,代表人物是莫尔和康帕内拉,莫尔写了《乌托邦》。从字面来看,是没有,是寄托,国家乌托邦三个字合起来的意思即为空想的国家。莫尔构想的乌托邦是个海岛,那里没有剥削、没有压迫,财产公有、人人平等,大家共同劳动,产品共同分配。而康帕内拉因为反对当局,反对宗教,被长期囚禁,在黑暗的牢房中,他构想了一个光明的美好的新社会《太阳城》。他希望废除私有制,建立财产公有、人人平等的新社会。

第二阶段,代表人物是摩莱里、马布利,与第一阶段不同的是,他们提出了明确的政治、法律和道德方面的主张。政治方面,要求政治权利和社会地位平等;法律方面,要求依法治国,建立法制国家;道德方面,认为贪欲是导致堕落的原因,因此主张消除贪欲、实行禁欲主义和绝对平均主义

第三阶段,到了19世纪,随着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资本主义的矛盾弊端进一步暴露,空想社会主义者对资本主义的批判更加尖锐,并且开始提出一些如何建立新社会的主张,甚至付诸实践和试验。这时期出现了三位伟大的空想社会主义者,圣西门、傅立叶、欧文。

【案例材料】傅立叶深刻地批判了资本主义制度,用他的话来说资产阶级制度是万恶之源,是人人互相反对的战争,是贫富分化的极端,商业欺诈的乐园,道德败坏的温床。他构想的理想社会叫做法郎吉,它不是按财富多少,而是人民按按性格组成的协作社。“法郎吉”消灭了阶级对立、人人平等。至于怎么建立新社会?傅立叶并不主张实行社会革命而只是期待富人慷慨解囊。圣西门主张建立实业制度,他说要由实业家和学者管理社会,从而改善穷苦阶级的生活条件。真正进行新社会实验的是欧文,欧文出身贫寒,但通过自身的努力奋斗,成为了工厂厂主,由于他自身就是来自工人阶级,而且受到启蒙思想的影响,他认为工人也应该有自由、平等和人权。他在自己的工厂进行了一些缩短工作时间、改善工人待遇的尝试,积累了资金之后,他在美洲买了块地,建立了“新和谐公社”,他希望通过社会示范的方式改变资本主义社会,但是其他资本家认为这会影响他们的统治,损害他们的利益,于是孤立排斥欧文,通过物质和精神的侵蚀破坏新公社,最终试验失败了。

【教师点评】这时期的空想社会主义者不仅提出一些如何建立新社会的主张,甚至付诸实践和试验,但都失败了

2、空想社会主义的贡献

空想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的重要理论来源,为科学社会主义的产生作出了重要的贡献:首先,深刻揭露和批判资本主义社会,他们都指出了私有制是罪恶的根源;其次,对未来社会提出许多合理的主张和天才的猜想。比如财产公有、按劳分配、平等自由等等;最后,初步认识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过程性和规律性。认为社会发展是由低级向高级发展,资本主义社会必然要被更高级的社会所取代。

3、空想社会主义缺陷

【讨论】 为什么说空想社会主义是空想?

【观点一】没有揭示出其必然灭亡的经济根源,他们夸大了理性的作用,认为理性和精神对社会发展起着决定作用;要求埋葬资本主义,却看不到埋葬资本主义的现实力量;希望资本家发善心,把希望寄托在统治阶级的道德觉悟上,看不到无产阶级的革命力量。

【观点二】他们憧憬取代资本主义的理想社会,却找不到通往理想社会的现实道路。他们抽象的谈论政治平等、法律公正,并希望通过思想宣传、道德感化和社会实验实现社会主义,结果试验都失败了。

【教师总结】三大空想社会主义的缺陷:认识到资本主义灭亡的命运,未能揭示资本主义灭亡的经济根源。找不到埋葬资本主义的社会力量。找不到通往理想社会的现实道路。 明显的缺点:就是带有虚幻和空想的性质。

【经典名言】恩格斯:“现代国家,不管它的形式如何,本质上都是资本主义的机器,资本家的国家,是理想的总资本家”

空想社会主义思想是产生于资本主义从刚刚形成到不断发展上升的时期,这个历史时期,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还没有充分暴露,阶级斗争的力量还没有形成,所以他们对资本主义的批判是不成熟的。到了19世纪40年代,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周期性的发生,暴露了资本主义的内在矛盾,同时也加剧了阶级矛盾,欧洲先后发生三大工人运动,这时候资本主义的生产状况和阶级状况都比较成熟了,为科学社会主义的产生准备了客观条件。

 

(二)科学社会主义

马克思、恩格斯在批判继承了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法国空想社会主义的基础上,创立了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从而为科学社会主义的产生奠定了两块理论基石,使社会主义从空想变成科学。

1、第一块理论基石:唯物史观

第一,唯物史观找到了用社会存在说明社会意识的道路。空想社会主义认为理性和精神决定了社会发展,这是属于唯心史观,而唯物史观认为不是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而是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变革的原因要从社会生产方式的变更中去寻找。

第二,唯物史观提示人类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阐明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历史必然性。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规律推动了社会历史的发展,决定了社会形态的更替,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要求,所以它必然要被更高级的社会形态所取代。

第三,唯物史观指出揭示了不是少数精英分子,杰出人物决定社会历史发展,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推动社会发展和社会变革的社会力量。变革社会要依靠群众,发动群众。

第四,唯物史观通过分析奴隶社会、封建社会等阶级社会的发展,指出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指明了变革资本主义社会的现实道路是通过无产阶级的革命斗争。

2、第二块理论基石:剩余价值学说

第一,剩余价值学说揭示了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即资本家通过占有剩余价值剥削工人。剩余价值学说阐明了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之间对立的经济根源。

第二,剩余价值学说阐明了无产阶级的社会地位和历史使命,明确了无产阶级实现人类解放的现实道路。工人要改变被剥削被奴役的地位就必须通过革命斗争,掌握政权,实行无产阶级专政,从而实现自身的解放乃至全人类的解放

 

(三)《共产党宣言》中阐述的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

1848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共产党宣言》中阐述的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包括关于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取得胜利的理论。关于无产阶级历史使命的理论。关于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理论。关于无产阶级政党的理论。

【原著选读】

它使人和人之间除了赤裸裸的利害关系,除了冷酷无情的“现金交易”,就再也没有任何别的联系了。

资产阶级抹去了一切向来受人尊崇和令人敬畏的职业的神圣光环。它把医生、律师、教士、诗人和学者变成了它出钱招雇的雇佣劳动者。

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无产阶级,现今社会的最下层,如果不炸毁构成官方社会的整个上层,就不能抬起头来,挺起胸来。

“无产者在这个革命中失去的只是锁链。他们获得的将是整个世界。”

“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

【教师点评】许多工人含着泪看完了这本宣言,他们终于明白了自己为什么会生活得这么悲惨,也终于知道了应该如何改变旧社会,建立新社会。许多革命志士就是在共产党宣言的鼓舞下义无反顾地走上了革命的道路。

   

二、无产阶级革命与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问题引入:“无产阶级的革命”理论是否过时了?

【案例材料】“资本主义社会正在社会主义化” “社会主义就是效率和公平,因此无产阶级革命和专政是没有必要的,只要国家站在不偏不倚的立场上调节劳资关系,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就可以了。”

【讨论】如何理解“无产阶级的革命”理论?它是否过时了?

【观点一】无产阶级革命理论过时了,因为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资本主义发生了很多新的变化,工人地位和待遇提高了,革命斗争性减弱了。无产阶级不一定要采取革命的流血的方式与资产阶级斗争,可以采用其他的经济的、文化的、思想的等方式。

【观点二】无产阶级革命理论没有过时,虽然资本主义出现很多新的变化,但资本主义的本质并没有改变,资本家与工人的贫富差距在拉大。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没有克服,金融危机依然发生了。工人要坚持革命斗争夺取政权。

【教师点评】要解答这个问题,关键是要正确理解无产阶级革命,和正确分析当今的实际情况

(一)无产阶级革命

1、无产阶级革命的特点

首先怎么理解无产阶级革命,无产阶级革命是无产阶级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夺取国家政权的斗争。无产阶级革命是迄今人类历史上最广泛、最彻底、最深刻的革命,它彻底消灭一切私有制、彻底消灭一切阶级和阶级统治,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是不断前进的历史进程。

2、无产阶级革命的形式

无产阶级革命应该采用怎样的形式呢?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可以采用经济斗争、政治斗争和思想斗争等方式,但政治斗争是起决定作用的。正如列宁说:“一切革命的根本问题是国家政权问题”,只有夺取政权才能真正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夺取政权是否只能采取暴力的形式呢?从理论上说,夺取政权可以有暴力的与和平的两种形式。其中暴力革命是主要的形式。正如刚才提到空想社会主义者希望通过统治阶级主动改革以及社会试验等和平方式建立社会主义,但都失败了。毛泽东说灰尘不扫,它不会跑,敌人不打,他不会倒。资产阶级为了维护本阶级的利益,是不会自愿让出政权的,无产阶级要真正改变被剥削被奴役的处境,获得真正的平等和自由,就不得不经过暴力革命。

【案例材料】1871年巴黎工人起义和由此建立起的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的第一次伟大尝试。马克思高度评价巴黎公社的意义,认为公社的原则是永存的。但正是因为巴黎工人没有坚持打碎资产阶级的国家机器而使得革命失败了,所以无产阶级应该坚持革命,坚持夺取和巩固政权。

马克思主义在强调暴力革命这一主要的基本形式的同时,也并不完全排除和平过渡到社会主义的可能性。

【案例材料】马克思在19世纪70年代曾经认为,英、美有可能用和平的方式实现社会主义。但他也认为这个实现的可能性是非常小的。在俄国二月革命后出现了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时,列宁也曾经认为革命有和平过渡的可能,但是,实践的证明资产阶级不仅没有主动让权,反而是对外妥协,对内镇压无产阶级革命,和平过渡是不现实的。

【小结】无产阶级革命方式是一个历史范畴。随着历史的发展,又会出现很多新的情况,新的变化。各国人民的革命究竟采取什么形式,只能由该国无产阶级政党和人民,根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本国实际情况结合的原则作出决定。

3、无产阶级革命的发生问题

在无产阶级的革命的发生问题上,马克思、恩格斯的同时发生论与列宁的一国或数国首先胜利论是否对立?关键是分析这两个理论是分别在什么样的时代条件下提出来的,以及这两个的理论提出的依据是什么。

第一、“同时发生论”是马克思恩格斯在自由竞争的资本主义时代,在分析了当时英国、法国、德国等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政治情况后提出来的,马克思恩格斯认为社会主义生产关系要在生产力发展水平比较高,社会化大生产使得各个资本主义国家紧密联系,无产阶级队伍紧密联合,这样通过全世界的无产者联系起来,无产阶级革命就至少将在几个主要的资本主义国家内同时发生。但同时发生,并不意味着是这种革命将在某一天或某一时刻同时发生,而是指同一个历史的发展时期。由此可见,同时发生论是基于无产阶级革命的世界视野和国际立场而提出的。

第二、“一国或数国首先胜利论”是在资本主义发展垄断阶段即帝国主义阶段时提出来的。当时资本主义世界的政治经济的出现了很多新变化和新情况。最重要的变化就是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政治发展出现了不平衡,并导致资本主义统治链条中会出现薄弱环节。列宁由此推断社会主义革命可以首先在一国或数国取得胜利。

第三、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可以首先取得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是列宁在进一步分析了俄国以及其他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社会条件后提出来的。列宁指出由于帝国主义的入侵,在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社会矛盾更复杂、更尖锐,同时由于封建势力存在和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民族资产阶级不能成为革命的领导阶级,而无产阶级人数虽然少、但是革命性强,还有农民同盟军以及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列宁由此提出社会主义革命可以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首先取得胜利。

【小结】通过这些分析,我们可以发现马克思恩格斯的同时发生论和列宁的一国或数国首先胜利论不是绝对对立的,不能单纯地肯定一个否定另一个,而应该把两者结合起来,同时论有正确的理论价值与依据,蕴涵着社会主义的国际性。列宁的一国胜利论是对它的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补充和发展。

 

(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案例材料】1917年11月7日(俄历10月25日),列宁和布尔什维克党领导彼得格勒工人和士兵群众,通过武装起义推翻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取得了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社会主义制度就率先在俄国建立起来了。

十月革命的胜利显示了暴力革命的伟大历史作用;证实了列宁关于社会主义革命有可能在一国或几个国家内首先取得胜利的科学论断;向全世界表明,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可以率先建立起先进的社会主义制度。

 

问题回应:无产阶级的革命理论是否过时了?

马克思的无产阶级革命专政理论有没有过时呢?我想关键还是要正确理解无产阶级的革命阶级斗争理论和正确分析当今各国的实际情况,马克思指出暴力革命是主要形式,但是不排除和平过渡的可能性,随着历史的发展,我们也不排除将来有可能出现和平过渡的可能。但目前来说,正如我们前面提到二战后,资本主义出现了很多新的变化,但资本主义的本质并没有改变。金融危机的爆发表明了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依然不能克服。在金融危机爆发后,工人大量失业破产、而金融寡头却大发不义之财。所以华尔街出现了大规模的群众游行示威,这些都表明了资本主义社会的阶级矛盾还很尖锐。随着帝国主义的资本侵略和殖民掠夺。不发达国家的无产阶级不仅受着本国资产阶级同时还受着发达国家的资产阶级的剥削和压迫。我们前面也提到公平正义不是抽象的超阶级的,无产阶级要获得真正的平等、公平、自由,就必须坚持革命和斗争。

 

[本课小结]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是社会主义史上的历史性的飞跃。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是科学社会主义的两块理论基石。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实践的飞跃是通过无产阶级革命实现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课后思考]

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

 

[课后阅读]

1、马克思和恩格斯:《共产党宣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2、恩格斯:《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